编后语
《两只老虎》的歌词作者是谁,已经无从得知了。在民间传唱的过程中,歌词的内容被修缮得更为合理。从1920年代的“一只没有脑袋,一只没有尾巴”,到现在的“一只没有耳朵,一只没有尾巴”,这个转变点,大概在解放前后。
和所有的儿歌一样,《两只老虎》具备“夫蒙以养正,有知识时,便是养正时”的教化功能。教化,直接讲道理是行不通的,孩子听不懂,也没意思。只有通过儿歌的形式,将道理编排进儿歌之中,唱给他们听。孩子觉得好玩,就会记住了,稍大后,若有心就会懂得。
《两只老虎》通过“比”的手法,将孩子熟悉的老虎(老虎帽、老虎鞋)比作小孩,来启发他们思考为什么会“一只没有耳朵,一只没有尾巴”?从而达到教化的目的:要听大人的话,做事别丢三落四,有头无尾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